卡尔·阿马迪厄斯·哈特曼

作曲

卡尔·阿马迪厄斯·哈特曼是德国“零时刻”之后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之一。作为慕尼黑音乐会系列“musica viva”的发起人,他积极支持无数年轻作曲家。而他本人却从未获得过类似的扶持:在1930年代初期取得初步成功后,他的作品旋即遭纳粹禁止演出。1963年哈特曼英年早逝,这使得他和他的作品一度被人遗忘。

哈特曼1905年出生,原本接受教师培训,后中途辍学,在慕尼黑国立音乐艺术学院学习长号与作曲。仅四年后,他就创作出了《世俗弥撒》《爵士托卡塔与赋格》以及“荒诞幻想室内歌剧”《蜡像馆》等首批重要作品。纳粹上台后,哈特曼选择“内在流亡”的方式,以一种连贯的音乐语言回应种族主义与战争,也表达对被贴上“堕落艺术”标签的现代艺术的坚定信念,发展出其反法西斯音乐的独特风格。在这段艰难时期,他曾于1942年接受安东·韦本的私下授课,其妻伊丽莎白和岳父母则承担起大部分家庭开支。尽管如此,哈特曼在国外仍取得了一些成绩:1935年,他的交响诗《Miserae》在布拉格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音乐节上首演;1936年,他获得日内瓦“钟琴”室内乐比赛一等奖;1938年,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在伦敦演出;1940年,《葬礼协奏曲》在圣加仑举行首演。 1945年9月,哈特曼进入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担任戏剧顾问,并一直工作至去世。同年秋天,“musica viva”音乐会系列首次举行,虽然这个名称直到1947/48乐季才正式启用。尽管他一生致力于推广新音乐,还担任巴伐利亚广播电台节目顾问、参与编辑《新音乐杂志》,但他也留下了庞大的创作遗产,包括八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以吉罗杜的《所多玛与蛾摩拉》为文本创作的(未完成)为男中音与乐队而作的声乐场景,以及室内乐与钢琴作品。

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