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埃德·兰戛尔
作曲
著名作曲家捷尔吉·利盖蒂曾高度赞赏乌埃德·兰戛尔的音乐。1968年,利盖蒂与丹麦作曲家佩尔·诺高一同担任某评审团成员,任务是评估一批新作品。诺高悄悄将兰戛尔在1916至1918年间创作的《天体音乐》列入评选,利盖蒂在这部作品的总谱中惊讶地发现了许多他在自己的音响块作品《大气》中使用的革新性手法,而兰戛尔竟早在40年前就已构思出这些技法。
乌埃德·兰戛尔于1893年7月28日出生于哥本哈根,最初的音乐学习由父母启蒙。其父齐格弗里德曾是李斯特的学生。在短暂的钢琴家与作曲家职业生涯后,齐格弗里德在哥本哈根皇家音乐学院开始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母亲艾玛则是一位钢琴家。11岁时,兰戛尔便在哥本哈根大理石教堂进行管风琴即兴演奏首秀;14岁时,他创作了首部大型作品《凯旋的缪斯》,并在哥本哈根的“奇人宫”音乐厅首演,阵容包括声乐独唱、男声合唱与管弦乐队。 兰戛尔的正规音乐学习由多位私人教师分别教授小提琴、风琴与乐理课程,1923年前,他以风琴家与钢琴家的身份频繁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有时也担任指挥。他的作曲技艺主要靠自学完成,尤其是在柏林期间的深入研习阶段,他结识了阿图尔·尼基什与马克斯·菲德勒等指挥家,并于1913年4月在柏林爱乐乐团成功首演其《第一交响曲:高山田园》。虽然兰戛尔在一战后依然频繁在柏林、卡尔斯鲁厄、埃森、波鸿与维也纳等地举办作品音乐会,且反响热烈,但在丹麦国内却始终未获认可。他多年来在本国申请管风琴师职位也屡遭失败。直到1940年,47岁的兰戛尔才终于在远离音乐重镇哥本哈根的日德兰半岛里伯大教堂获得一份管风琴师职位。 兰戛尔一生共创作431部作品,1952年逝世后,他的作品几乎完全被遗忘,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尽管他的音乐语言以晚期浪漫主义为基础,但其作品已预示着拼贴、音响区域与极简主义等现代音乐技法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