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格什温

作曲

乔治·格什温是“美国梦”中典型的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凭借一部部成功的音乐喜剧,从贫寒的出身一路跻身为百老汇明星。早在1918年,他便以歌曲《斯旺尼河》首次获得成功。格什温的作品完美体现了美国身份认同中的“现代生活方式”,因此很快也被引入古典音乐厅演出,尽管他从未接受过正规音乐学院的训练。

格什温于1898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俄罗斯犹太移民家庭。孩童时,他从一台自动唱片机中第一次听到安东·鲁宾斯坦的《F大调旋律》,他回忆说:“如今我只要听到这首曲子,就仿佛又看见自己赤脚站在125街上,穿着棉布短裤,贪婪地吸收这段旋律。”这段经历唤起了他对音乐的热情。他在同学家中的钢琴上模仿街头听到的旋律。直到他12岁,父母才为家中购入一台钢琴,原本是为他的哥哥艾拉准备的。哥哥艾拉日后成为了作词人,同时也是他最亲密的搭档。 格什温接受过钢琴与乐理训练,但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1914年5月,他放弃在商业高中的学业,加入了杰罗姆·H·雷米克公司,担任采样钢琴师。这家公司位于曼哈顿第28街的一段区域,即当时美国流行音乐工业的中心“锡盘巷”。不久,他又成为百老汇音乐剧《1917小姐》的排练钢琴师,并在此结识了重要的业界人脉。与此同时,他自己的作品也越来越受欢迎。1924年,在纽约艾欧利安音乐厅,他的《蓝色狂想曲》由保罗·怀特曼乐队作为“现代音乐实验”首次演出,并大获成功。而他的歌剧《波吉与贝丝》的首演,标志着他真正成为了一名“古典作曲家”。两年后,格什温便因脑瘤晚期确诊,逝世时年仅38岁。

直播预告

音乐会

显示全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