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肖邦

作曲

巴黎评论家恩斯特·勒古韦曾带着几分幽默地评论道:“关于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钢琴家这个问题——李斯特还是塔尔贝格——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肖邦!”门德尔松也对肖邦赞不绝口。1834年5月,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肖邦是如今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他在钢琴上做出的新尝试就像帕格尼尼对小提琴的贡献一样,是前无古人的。”

1810年出生于华沙西边的一个村庄的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一位音乐神童。1829年,他完成了在约瑟夫·艾尔斯纳门下的学业。艾尔斯纳的在毕业评语中对肖邦的评价简洁而有力:“天赋异禀的音乐天才。”当时19岁的肖邦申请政府资助出国进修被拒绝后,只得自费前往维也纳,向音乐界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于1829年8月在卡恩特纳门剧院以钢琴家和作曲家的双重身份首次亮相,大获成功。随后,他在布拉格和德累斯顿的演出同样广受欢迎。返回华沙后,肖邦于1830年3月在当地举办了首次公开音乐会,引发轰动。然而,随着波兰政局动荡加剧,他于1830年11月2日永远得离开了祖国。肖邦离开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就在11月11日,俄占军政中心贝尔维第宫被起义者攻陷,然而起义于次年秋天被血腥镇压。 1832年2月,肖邦在巴黎首次亮相,包括门德尔松与李斯特在内的多位音乐家都在现场。他迅速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不仅被视为钢琴演奏大师,也因其创新的作曲风格广受赞誉。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如此评价他:“诸位,请脱帽致敬这位天才。”1848年2月16日,肖邦在巴黎举办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几天后,法国爆发革命,他前往英国短暂停留七个月。身体每况愈下的他最终回到巴黎。1849年10月30日去世后,应他的遗愿,巴黎马德莱娜教堂为他奏响了莫扎特的《安魂曲》。

音乐会

显示全部7